金年会-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金年会训练馆里,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交锋,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口令交织在一起,洋溢着活力与热情,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享受击剑的乐趣,是我们最大的欣慰。”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过去几年,由于疫情等因素,许多孩子的训练被迫中断,随着线下活动的全面恢复,我们正全力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复苏,让孩子们重新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
重回剑道:快乐与健康的回归
王钰表示,击剑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应变能力和意志品质。“击剑被称为‘格斗中的芭蕾’,它结合了体育竞技与艺术表现,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大有裨益。”她补充道,“许多孩子在练习击剑后,不仅身体素质提高了,学习成绩和自信心也有明显提升。”
为了让更多孩子体验击剑的乐趣,北京市击剑协会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免费体验课、校园击剑推广计划和青少年击剑比赛等,王钰介绍,这些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热烈欢迎,报名人数远超预期。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击剑运动走进更多孩子的生活。”王钰说,“击剑不是高不可攀的贵族运动,而是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项目,只要有机会接触,许多孩子都会爱上它。”
科学训练:安全与乐趣并重
随着击剑运动的普及,训练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王钰强调,协会高度重视青少年击剑训练的安全性,所有合作俱乐部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标准。
“击剑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运动,但前提是遵守规则、使用合格的装备。”王钰说,“我们要求所有教练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培训,训练中,孩子们必须穿戴全套护具,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器材,我们还引入了运动损伤预防课程,教孩子们如何科学训练,避免受伤。”
在训练方法上,协会倡导“快乐击剑”理念,反对过度竞技化。“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击剑是一项兴趣活动,而不是专业训练。”王钰表示,“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进步,而不是过早地强调比赛成绩。”
击剑教育:超越竞技的价值
王钰认为,击剑运动的教育价值远超出体育范畴。“击剑教会孩子的不仅是技术,还有礼仪、尊重和毅力。”她解释说,“每次比赛前,选手都要向对手、裁判和观众敬礼,这是一种尊重和体育精神的体现,比赛中,孩子需要独立思考、快速决策,这能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许多家长也表示,孩子练习击剑后变化明显,一位姓李的母亲告诉记者,她十岁的儿子练习击剑两年后,不仅身体强壮了,做事也更加专注和有耐心。“击剑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和失败,现在他遇到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想办法解决。”
未来发展:扩大普及与提高质量并重
谈及北京市击剑运动的未来发展,王钰表示协会将采取“普及与提高并重”的策略。“我们要继续扩大击剑运动的普及面,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和体验击剑;我们也要提高训练质量,完善竞赛体系,为有潜力的孩子提供上升通道。”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推动击剑进入体育课程;举办更多青少年击剑赛事,提供竞技平台;培训更多基层击剑教练,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建立青少年击剑人才库,跟踪培养优秀苗子。
“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多少冠军,而是让更多孩子从击剑中受益。”王钰强调,“无论他们未来是否继续击剑之路,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孩子的心声:我爱击剑
在训练馆里,孩子们用行动表达着对击剑的热爱,十岁的小剑客张明宇已经练习击剑三年,他说:“击剑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让我变得更加勇敢,每次穿上击剑服,拿起剑,我都觉得自己像个骑士!”
九岁的李思涵是队里少有的女孩,她表示一点也不觉得击剑是男孩的运动:“女孩也可以练击剑,而且可以练得很好,我最喜欢花剑,因为它很优雅,需要很多技巧。”
看着这些充满热情的小剑客,王钰感慨道:“孩子们的笑容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孩子享受击剑的快乐,在剑道上书写自己的青春故事。”
随着夕阳西下,训练馆里的击剑课程告一段落,孩子们脱下护面,汗湿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互相击掌告别,约定下次课再一较高下,在这片剑道上,他们不仅学会了进攻与防守,更找到了快乐、友谊和成长的意义。
王钰最后表示:“击剑是一项可以伴随一生的运动,我们希望今天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种子,未来能够开花结果,无论是作为终身爱好还是专业道路,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击剑的热爱,享受每一次踏上剑道的快乐。”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