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突刺,金属碰撞声、脚步声、教练的口令声与孩子们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洋溢出蓬勃的朝气,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这一幕,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享受击剑的乐趣,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
重回剑道,重拾激情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北京市各类体育场馆和培训机构陆续恢复开放,击剑运动也迎来了金年会回归的热潮,作为一项注重礼仪、技巧与智慧的运动,击剑在北京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备受青睐。
“疫情期间,很多孩子只能在家进行基础训练,缺乏实战和对练的机会。”王钰表示,“现在他们终于可以重新踏上剑道,与伙伴们一起训练、切磋,这种喜悦是显而易见的。”
据王钰介绍,北京市目前有近百家击剑俱乐部,注册的青少年击剑爱好者超过万人,近一个月来,各俱乐部的参训人数已恢复至疫情前的85%左右,周末时段更是爆满。
不仅是竞技,更是教育
王钰自2005年起从事击剑运动推广工作,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她认为,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击剑不只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王钰解释道,“它教会孩子们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在剑道上,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在瞬间做出,这锻炼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性。”
她特别提到,击剑中的礼仪要求对青少年品格养成尤为重要。“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选手都必须向对手、裁判和观众行礼,这种仪式感让孩子学会尊重和感恩。”
北京市击剑协会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普及推广活动,包括“击剑进校园”计划、青少年击剑夏令营等,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喜爱上这项运动。
科学训练,避免伤害
随着击剑运动的回暖,王钰也提醒教练和家长关注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停训,孩子们的身体机能和技术水平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期。”王钰说,“我们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急于求成,避免运动损伤。”
北京市击剑协会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恢复指南,要求各俱乐部根据学员的年龄和水平,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内容,协会还加强了教练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安全意识。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享受击剑的乐趣,而不是过早地追求竞技成绩。”王钰强调。
击剑运动的未来
谈到击剑运动在北京的发展,王钰表示乐观,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市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击剑作为一项时尚而又富有文化底蕴的运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我们计划在未来一年内举办更多青少年击剑赛事,包括校际联赛、俱乐部挑战赛等,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王钰透露,“我们还将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击剑运动在学校的普及。”
王钰特别提到,协会正在研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击剑课程体系,让训练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我们希望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能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好伙伴。”
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
在采访中,王钰多次提到家长在青少年击剑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击剑的热情和持久性,我们鼓励家长以开放和支持的心态,让孩子自主地享受击剑的乐趣,而不是过分强调输赢和成绩。”
她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在击剑训练中的进步和成长,而不仅仅是比赛结果。“击剑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技术和战术,更是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这些品质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快乐击剑,健康成长
在训练馆里,十岁的小学员张沐阳刚刚结束了一场练习赛,虽然满头大汗,但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特别喜欢击剑,因为它很酷,而且能交到很多朋友。”他说,“疫情期间不能来训练,我特别想念这里,现在能回来,真是太开心了!”
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各击剑俱乐部中并不少见,孩子们重新穿上击剑服,戴上护面,手持剑柄,在剑道上挥洒汗水,收获快乐与成长。
王钰表示,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努力,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击剑环境和发展平台。“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喜欢击剑的孩子都能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剑道上收获健康、友谊和成长。”
随着夕阳西下,训练馆里的灯光渐渐亮起,剑道上的身影依然在跃动,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孩子们不仅学习击剑技术,更在每一次进攻与防守中,学会面对挑战,享受运动本身的乐趣。
“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我们就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王钰微笑着说,“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使命和心愿。”
评论留言